--- title: 職能治療師同理訪談1 author: Ju tags: - blog empathy/course --- 職能治療師同理訪談1 近來訪問了臨床教學的老師關於「同理」[[empathy]]對他來說,定義是什麼?在實務經驗上的重要性,以及同理的必要性為何?老師提供的意見與文獻上的一些看法是相同的,但是更為具體,讓我有實際的例子可以理解。最後老師也對於同理訓練課程規劃有一些建議,十分受用 同理的定義 對這位臨床老師來說,有同理心指可以了解他人,能夠設身處地地從他人的角度為他著想。這樣子的看法與過去文獻中看到的是相同的。也可以發現老師強調的不單只是可以了解他人內在想法的能力,還要能夠進一步地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和接下來的同理的重要性有很大的關係。 同理的重要性 關於同理心的影響,文獻上常提到同理心會影響到病人的合作程度、滿意度、甚至可能和治療成效有關。不過當時在看的時候沒有一個很清楚又具體的想象。老師的看法提供了具體的例子。 老師提到,若病人感覺得自己有被同理,會較願意回應詢問,也較願意說出真實的需求。因為有一些能力的評估(例如認知)是需要經由口頭詢問回答來評估的,有時候病人沒有回答不是能力不夠,而是不願意或是語帶保留,這樣會造成錯誤的判斷。 此外,有些時候需要對於病人的背景和習慣有較充足的瞭解才有辦法做出不會造成其他傷害的治療,若病人不願意多說一點,可能就會被忽略。例如,有一個人本次因為右側中風入院需要進行治療,但事實上他的左腳以前就曾受過大傷。若沒有問出左腳的傷勢的話,可能會因為右側中風的關係,而讓左側接受過強的負擔(例如多用左腳站)。 若有同理心,在設立治療規劃時,較能夠和病人同步,朝共同的方向努力。可以從病人的角度知道病人的期望和預期,也比較不會只從自己的角度來給予指示和迴饋,而沒有幫助到病人。 對於課程的建議紀錄 如果有施行準則可以看,會很有用,可以簡單提醒自己 演病人互相練同理,可能很怪 同學互相練同理,可能會有其他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