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測量一般人的同理心量表是reflective or formative model

測量一般人的同理心量表

先前整理了[[測量一般人的同理心量表]],但這些量表是屬於reflective model或是formative model當時並沒有很詳細地去進行判斷。

根據Coltman等人(2008)的整理,這兩種measurement model的差異可以從幾個地方來檢視(見前一篇文章)。因此,我也試著用這六點來檢視先前找到的15個測量工具。這六點可以分做理論上以及實務上考量的要點,而實務上的要點需要測驗的結果,若原始論文沒有提供,我也難以判斷。因此,這裡主要是以理論上考量要點做為判斷依據。

  1. 要測量的構念的本質是否自然形成或是人為定義出來的
  2. 所測量的項目(題目)與構念間的因果關係
  3. 測量的項目的特性(可替代性)

在實際判斷時,最主要還是考慮第2點,項目與構念之間的因果關係。


 

例如,以[[Toronto Empathy Questionnaire]]裡面的題目為例:

I enjoy making other people feel better

這是一個自評的量表,自我評量認為自己的同理心是高或低。如果心中的假設是同理心高的人較樂意去幫助他人,那也就是說,是同理心這個能力或是特質影響到是否能夠感受到他人情緒的表現。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題目無疑是屬於reflective model。因為「我的行為」是受到「我的能力」或是特質所影響的。這樣子來看,所有的自評量表都是reflective model:

我的同理心 → 幫助他人行為頻率

不過,若是場景換成我們要去評論別人的同理心高低時,情況就複雜的多了。因為知人知面不知心,通常我們只從這個人的行為表現來看,他是否很常做出某些符合我們心中具有同理心的人的表現(例如很常關懷他人)。這時候助人行為與同理心的因果可以是:因為他很常幫助他人,所以我覺得這個人很有同理心。但也可以是因為這個人是有同理心的人,所以可以看到他很常幫助他人。

這樣看來,在評論他人的同理心高低時,似乎會有兩種measurement models都可以,端看研究者心中的假設,這樣子的感覺。然而,仔細想想,這兩種model所測量的潛在構念有些許的不同:

reflective model
這個人的同理心 → 我觀察到幫助他人行為頻率

formative model
我感覺到的這個人的同理心 → 我觀察到他幫助他人的行為頻率

因此,在評論他人的同理心高低時可能可以有兩種角度。

我找到的主要有三個測驗是評論他人的同理心

  1. [[Perceived empathy in online community]]。這個題目都在問作答者感受到的感受,所以我覺得應該只有formative model
  2. [[Griffith Empathy Measure]]由父母來評量小孩的行為,可以由兩種角度來看。故我覺得可以是reflective或是formative。不過作者應該是認為該量表是reflective model,從分析的方法上來判斷的話。
  3. 另外還有[[Other Dyadic Perspective-Taking scale]],這個我一直找不到題目,無法判斷。

測驗清單

File15 模型 目標對象 測量方式
青少年復原力量表 reflective 青少年 自評
short form Empathy Quotient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questionnaire measure of emotional empathy (QMEE)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ventory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Questionnaire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Empathy (QCAE)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Perceived empathy in online community formative 一般人 評他人
Other Dyadic Perspective-Taking scale 無題目可判斷 一般人 評他人
Multidimensional Emotional Empathy Scale reflective 一般人/青少年 自評
Hogan’s empathy scale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Griffith Empathy Measure reflective/formative 兒童 評他人
Feeling and Thinking Scale reflective 兒童 自評
Basic Empathy Scale (BES) reflective 一般人/青少年 自評
Balanced Emotional Empathy Scale (BEES)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Toronto Empathy Questionnaire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Empathy Quotient reflective 一般人 自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聽完社會認知測驗後感想

先說結論 夭壽讚 今天聽團隊內另一個博士後研究員李士捷分享社會認知評估測驗 本來我只預期會聽到目前有什麼測驗,在測什麼能力或是特質 結果李博士前言後語不缺地完整介紹了社會認知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測驗所延伸的一些發現 這些測驗包含了情緒辨識測驗以及社會知識、弦外之音(言下之意)測驗 聽完很有啟發性,似乎看到了些模糊的影子 ​

溝通技巧OSCE計畫心得

--- --- 今天聽譽騫介紹了目前正在進行的溝通技巧OSCE計畫 所謂的OSCE是指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在許多與臨床相關的領域都很常使用這個方法來訓練以及測驗實習生們。藉由與標準病人的互動過程,考官們可以觀察到考生在實際上遇到臨床的狀況時如何展現其臨床實務相關的技巧。而考生們也可以藉此練習相關的專業能力以及溝通應對能力。 從我搜尋到的資料以及詢問臨床心理師或是諮商心理師的朋友的結果,有的同理心的訓練也有像這樣子的歷程,不過標準病人並不一定有那麼標準的訓練。 在討論的過程中也和譽騫請教了他認為同理心在實務上的重要性,覺得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重要性沒有那麼容易被感覺的。也許可以再多問問其他的人,瞭解一下目前大家是怎麼樣的感覺。也比較可以擬定戰略方向,如何說服相關人員,同理的重要性!

要搬家了

 即日起要搬家到github上用hugo 產生的網站 網址在這 https://juyujeng.github.io/researchlife/ 要搬家有許多的原因,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應該是架到github上對於慣用markdown寫筆記的我來說,我可以先在我的obsidian上面打好一切的草稿,然後就可以快速地發佈了 此外,將來如果要分享與統計分析相關的技術性文章,程式碼、結果圖表等的呈現也可以用現成的markdown file就搞定了,方便很多。 最後,自己架出來的就是比較有趣 一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