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同理課程更新0729

今日進行同理課程的第三次試營運,本次的學生不愧是比較年輕的,著眼點我覺得更接近實習生一點 以下為今日試營運後回饋摘要 課程投影片分為兩個部份,理論與知識、實作方法以原則練習。兩部分各自獨立可能較不會造成東西很多難以消化的混淆,中間也可以短暫休息。 練習的條件可以更為明確設置,例如該情境是在治療過程的何種時機、何種階段。如此也可以發現到不同階段可能會有所不同的回應選擇。 作業難度可以提升,也許可以在臨床實作中試著進行同理,而不必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 同理的行為選擇會受到治療師對於回應之後的後續發展的預期而有所不同。有時候可能會發展出初學的治療師難以處理的情況,需要特別提醒。特別是很常會遇到病人灰心喪志,口說不想活了之類的話語。 同理練習的討論最好都可以有個結論,幫助大家消化。   今日 投影片

測量一般人的同理心量表

--- title: 測量一般人的同理心量表 author: Ju tags: - blog - empathy - measurement - inventory target: 一般人 category: blog --- 測量一般人的同理心量表 同理心是一個複雜但是十分重要的能力,特別是對於經常需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工作尤其重要,例如醫療專業人員。近來更是連警察都被要求需要有同理心,稱呼別人要小心( 新聞 )。 先前回顧了許多測量醫療專業人員的同理能力高低的量表,但有沒有測量非醫療專業人員的工具呢? 我從scopus搜尋了幾個關鍵字,包含了 empathy 、 measurement 、 tool 、 assessment 、 reliability 、 validity 等,並在幾篇回顧性文章的幫助之下找到了不少測量非醫療專業人員的測量工具。其中絕大多是自陳式量表,用來評估填答者自身的同理心能力或是人格特質,少部份是認知測驗。 若是要評估他人的同理心的量表非常的稀少。目前只有看到有: [[Other Dyadic Perspective-Taking scale]]:由伴侶評量感受到的另一伴的同理心 [[Perceived empathy in online community]]:由作答者評量在社群網路上感受到被社群同理的程度 [[Griffith Empathy Measure]]:由父母評量孩子可以同理他人的能力 評估他人的同理能力的量表非常的稀少這一點並不意外,畢竟一般人在生活中鮮有需要去評估他人同理心能力高低的時候。就算有,通常也只要自己在心裡面有個底就好,不需要實際上量化出來。除非像是伴侶接受伴侶治療時,也許治療師需要評估一下伴侶雙方對對方的感受時需要,又或者父母想要了解孩子的同理(心智)發展的情況,才需要將其量化。 因此,若要發展一般人使用的同理心評估量表,自評的看來已有不少現存工具。若要評他人的同理心能力,也許需要先想想使用的情境,畢竟機會真的不多。 測驗清單 測驗 模型 目標對象 Toronto Empathy Questionnaire reflective 一般人 Empathy Quotient reflective 一般人 ...

青少年的自傷行為與同理的互動原則

--- tags: empathy --- 近來公視節目青春發言人新上映了一部 影片 ,探討青少年的自傷與自殺行為 近年來似乎在許多國家都發現了青少年對於生活越來越感受到壓力 在我們的週遭可能有人正承受著不為人知的痛苦 這個節目很用心的準備了一個 互動遊戲 ,在遊戲中你會看到一個面臨黑暗的青少年,而你要試著與青少年互動 與遊戲主角的每一次互動都可能會影響著遊戲的結局 製作人說這個互動遊戲並沒有標準答案,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是如此,而且就算你選擇了最適當的答案,最後的結果也不一定盡如人意(在影片籌備的過程中有受訪的青少年選擇結束生命)。 不過,我想這個互動的方式還是有一個原則可以依循,那就是盡量先試著去理解對方,不要急著批評、判斷、給建議。

同理情境資料庫整理

--- tags: - empathy - intervention --- 歷時一個多月,終於看完了所有的溝通技巧的迴饋逐字稿 可能的同理情境整理出了83個 其中當然可以再分類為幾個類型的情境 不過大部分的情境中治療師的應對都沒有非常大的問題 只有少部份的情境治療師的應對很不好,甚至沒有即時的即時的表達同理 目前歸納下來大概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治療師對於整個治療的進展尚未有充分的掌握。這可能是太緊張、訓練不足、相關的知識不足等原因造成,以致於無法有彈性的應對。這樣子的狀況通常發生在評估的過程,治療師已經在心中安排好了一系列的行為腳本要走完,若臨時發生病人無法理解指令,或是突然有情緒發生,又或是治療結束時間快到了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會按照自己的腳本唸完自己要唸的話,而沒有有效地回應病人,甚至是忽略對方需要同理的訊息。 病人講出來的話超乎預料之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像是在說別家醫院的壞話、某些估計想要造假…等。 若能給予相關的範例,讓治療師有類型的預期,再搭配練習,應該可以減少這些狀況的發生。

同理課程 0.9 version

前一版著重在幫助同理行為展現的相關「造勢」 但在實地觀察以及更多的文獻閱讀之後決定改版 新版本將強調同理在臨床領域的主要目的。在確立這個目的之後,相關的原則以及方法我相信會更容易掌握。 此外,不同領域的差異也可以藉此突顯   練習的例子繼續建構中,若可以按照治療階段找到對應的案例應該會更好

同理回顧介紹要點

重新回顧了幾篇同理相關文獻,發覺有一些觀念可能需要進行修正 cognitive, affective, behavioral empathy的定義也隨著不同的研究者有所不同, 要用哪一個需要討論與定調 目前的結果需要重新檢視以和定義相符 empathy dimensions的分類同樣也有不同的見解,為何要使用目前的分類需要說明

近況摘要

同理心文章  方法已完成  結果待確認  已投稿文章 回覆審查者草稿已完成,待其他作者確認  未投稿文章   資料分析初步完成,待與其他作者討論